前言 

據估計,糖尿病人中,約90-95%是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或稱為第二型
糖尿病
以前稱為成年型糖尿病,是指這型糖尿病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
並且大多是在55歲以後發生。據估計有近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
病,原因是糖尿病的症狀常常是慢慢發生,並且在開始時往往不易察覺。
有時病人祗覺得不明原因的疲倦或不適感,而不一定有所謂糖尿病三多:
多喝、多尿、多吃的症狀。 

糖尿病是會產生許多慢性合併症,包括心臟血管、眼睛、腎臟和神經方面的病變。
雖然專家目前仍未找出糖尿病的病因或根治的方法,但事實
証明適當地控制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是可以將合併症發生和
進展的機會減至最低。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方法一般包括將體
重減輕、運動及藥物治療。 

此篇文章是參考本科糖尿病衛教材料及國外著名網站如美國糖尿病學會、美國國家衛生總署等的糖尿病衛教資訊整理而成,本衛教材料不能替代醫師的指示,目的是提供一般人對糖尿病的基本認識。


什麼是糖尿病?

    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會刺激胰臟釋出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 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

    如果沒有胰島素,或者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不發生反應,則葡萄糖就不能被利用,於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便會上升。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 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 "漏" 出,所以稱之為 糖尿病。

    其實血糖超過訂定的標準便算是糖尿病,不一定要有尿糖存在才算糖尿病,由於血糖要高到某程度才會有尿糖出現,所以測定血糖較尿糖準確, 目前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

    胰臟是一個位於胃後下方的橫置扁長型器官,重量不到1/4公斤,較大的一端稱為頭部(內側),較細長的一端稱為尾部(外側)。主要的功能包括外 分泌和內分泌兩部分。

    胰臟外分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直接將消化酵素分泌到腸道中,協助消化食物。在胰臟的尾部中有許多細胞聚集而成的小島,稱為胰島主要的 功能是分泌賀爾蒙到血液中,屬於內分泌系統
也就是與糖尿病有關的部分。 (嚴格來說,內分泌失調的人由女性居多,也會有虛胖體質,相對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很多~)

    在胰島中有一種細胞叫做貝他細胞,主要分泌的賀爾蒙是胰島素。它可感應血中葡萄糖濃度的分秒變化,並適時適量地分泌出胰島素到血液中, 循環全身,協助血糖進入身體各細胞,維持血中葡萄糖濃度在正常範圍之內。

    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的養分進入身體組織細胞,提供細胞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能量。它的作用就像一根門匙,打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 道,讓葡萄糖能夠順利進入細胞。

    當我們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時(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就是屬於此種情況),除了因葡萄 糖不能進入細胞所產生之血糖上升外,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都會發生異常現象。 

然而上述兩種糖尿病的病因,短期結果,和治療雖然有所不同,但他們會造成相同的長期健康問題。兩者都會影響我們身體去利用食物消化後所產生的能量。糖尿病不會干擾消化,但會使得人體無法有效利用食物消化後的產物-葡萄糖(通常稱為糖),來產生能量。

    正常人在用餐後,消化系統把食物分解成葡萄糖。由血液攜帶循環全身, 血糖便會升高,胰臟因應血糖的升高,會釋放出胰島素至血流中,促使組織代謝葡萄糖來逕生能量,致使血糖恢復正常。人體中過剩的葡萄糖將被運到肝臟、肌肉或脂肪組織貯存,作為平時非用餐期間身體能量的 來源。

    一旦有糖尿病,這過程就不會正常進行。罹患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人, 其胰臟並不產生胰島素,此情況通常發生於童年,因此也稱為第一型(以前稱為幼年型)糖尿病。若患有此型糖尿病病人,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才能生存下去。

    罹患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其胰臟通常會產生一些胰島素,但他們的身體組織卻不能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良好反應,所以無法正常代謝 葡萄糖,此情況稱為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抗性是構成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有那些症狀?

    因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時,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和脂肪組織,使血糖上升。當血糖高達180 mg/dl時,超過腎臟再吸收糖的極限,糖份內便從小便中排出。由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在糖份 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份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
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腳發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易癒合,女性會陰發癢等。 

 糖尿病症狀可以是慢慢發生的,起初時不易察覺,也有些人,甚至不覺得有任何不適的症狀。

    如果有人問起關於糖尿病方面的健康問題,醫師亦可察覺此人罹患糖尿病.譬如,心臟疾病、視覺改變、足部及大腿發麻,或疤痕難以癒合,
可促請醫師檢查。這些症狀並不意味著此人得到糖尿病,但任何人有此類問題都應該找醫師。

糖尿病分類

    糖尿病是一種多樣性的症候群,雖然其基本表現都以高血糖為主,但致病原因各異。197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首先提出了現在通用的糖尿病分類 與命名辦法,就是糖尿病分為: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其他情況所引起的糖尿病

另外還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和妊娠性糖尿病及世界衛生組織(WHO)1985年
修訂成目前的版本中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病。

本章的主題是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如果糖尿病分類有興趣
者,可參閱衛教篇的糖尿病基本概論。

糖尿病流行病學

台灣地區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流行病學根據台大戴東原教授和衛生署
於民國74-75年針對台北市大安區、台北縣雙溪鄉、桃園縣八德鄉、彰化
縣竹塘鄉、雲林縣四湖鄉及台南縣七股鄉四十歲以上居民,所做的抽樣
調查結果顯示:在總數11,478人中,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盛行率為6.23%,女性稍高於男性。單就台北市而言,與民國59-67年調查比較,其增加趨勢與世界各國一樣。而且年齡愈大盛行率也愈高:40-49歲組為2.80%,50-59歲組為5.76%,60-69歲組為8.38%,70歲以上10.25%。

值得注意的是,
無論男女,體型肥胖者較易得糖尿病。如果將身體質量
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男性超過27、女性超過25定義為肥胖,那麼女性糖尿病中有44.59%,男性糖尿病患中有17.97%,確屬肥胖;顯然比沒有糖尿病人口中的29.51%及10.17%高出許多。

糖尿病死亡率

依據衛生署統計,糖尿病死亡率近十年來已由1978年每十萬人口中6.5人,躍昇至1995年的33.97人,呈五倍之增加,而且從1979年以後長據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若就死亡率增加幅度而言,則為十大之首。特別是65-74歲的老年人口中,若依現有死亡率趨勢推演,當二十一世紀來臨時,糖尿病很有可能成為該年齡群,僅次於各種癌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事實上,糖尿病與十大死亡原因中之腦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無不息息相關,其嚴重性不可言喻。

什麼原因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什麼原因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例如,吃糖不會導致糖尿病,但食用大量的糖和高脂肪食物會使體重增加。而多數發生糖尿病的人體重是過重的。科學家們並不完全瞭解,為什麼肥胖會增加某些人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但他們相信肥胖是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現在他們正致力研究為什麼疾病會發生?為什麼肥胖是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抗性。科學家仍在研究胰島素抗性的原因,他們已發現兩種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是細胞上胰島素的受體有缺陷,就像電器需要將插頭插入插座一樣,胰島素必須結合受體才能產生作用。受體可以出現某些問題、受體數目不夠、或者是受體出現缺陷以致無法與胰島素結合。

第二個可能原因是發生在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後的後續過程,胰島素可正常 與受體結合,但細胞卻無法接收到應有的訊號去代謝葡萄糖,科學家正
在研究為什麼細胞會發生這種情形。

什麼人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飲食、生活型態及家族病史都會影響每個人得 到糖尿病的機會。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有糖尿病,則得到糖尿病的機會便 會增加。專家目前發現糖尿病好發於某些族群。相信這是由於遺傳及環境 因素如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糖尿病的罹患率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性別並非是危險因素。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家族史、年齡或種族,但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體態是吾人 可以做到的。如果您對自己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有疑問,可請教專科醫師, 醫師也可以作出建議指導您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方法。

糖尿病的診斷

目前診斷糖尿病,主要依據血糖質高低來判斷。通用的有世界衛生組織標 準和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以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來說,正常(無懷孕)成人空腹血漿中葡萄糖的濃度(簡稱血糖)是<115 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是<140 mg/dl。

診斷糖尿病的方法:

醫師會評估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典型的症狀如口渴、頻尿、多吃、體重下降 等和隨機測試病人血糖來診斷糖尿病。當血糖升至某一程度,會從腎臟排 出,出現尿糖。但是單獨尿液試驗是不足以診斷糖尿病的。

第二個方式是測試在早餐前(空腹血糖)或飯後(飯後血糖)的血中葡萄糖濃度。

當簡單的血糖測試無法判定糖尿病時,可進行口服葡萄糖耐性試驗。口服
葡萄糖耐性試驗是在喝下75公克葡萄糖後兩小時內每30分鐘測試血糖一次。

正常人通常在快速喝下糖水後,血糖會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促使人體 代謝葡萄糖,所以即使在喝下糖水後血糖仍會保持在某一程度之下。但糖 尿病人,血糖將高居不下。

診斷標準:

隨機測得的血糖(所謂隨機血糖是指無論空腹與否)是200mg/dl或以上,
同時合併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包括多喝、多尿、多吃、體重下降等
症狀。)

空腹靜脈血糖有兩次是140mg/dl或以上。

空腹靜脈血糖 是200mg/dl或以上,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 / dl或以上;可判定是糖尿病。

但如果2小時的靜脈血糖介於140至200mg/dl間,加上試驗過程中有一次血糖是200mg/dl或以上;就可說是葡萄糖耐受不良。

葡萄糖耐量試驗並不是診斷糖尿病的必要手段,實施的時機,不外乎(1)空腹或隨機血糖不足以診斷糖尿病(2)懷孕期間或分娩後用來確定妊娠型糖尿病診斷(3)用來診斷葡萄糖耐受不良。

依據這些試驗和檢查,醫師大多可確定此人是否有糖尿病。若血糖值在不 正常邊緣時,則應該定期監測血糖。若有體重過重,則應飲食控制、減輕 體重和多作運動。同時應檢查其他與糖尿病有關的問題,如心臟、腎臟、 神經和眼睛等,原因是糖尿病會併發這些問題。

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要控制血糖達到正常或近乎正常,可減低慢性併發症發生的機會。為什麼要控制血糖? 首先,糖尿病可導致眼前的一些問題:當中有些袛是令人感到不舒服的症狀,例如口渴、頻尿、虛弱、注意力無 法集中、身體失去協調性,和視力模糊等;但有些卻是有致命性危險的,如昏迷,血糖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導致昏迷,雖然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比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更容易發生,但一旦發生,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所以糖尿病人必須控制血糖。其次,實驗証明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由於長期的高血糖所引起,如果確實地控制血糖將有助於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要控制血糖,必須飲食得宜、保持活躍、定期檢查和遵照醫囑。體重是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子,所以最佳的治療方式是飲食控制,它有助於維持正常體重。若體重過重,減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運動可消耗熱量,減輕體重,也可使體內的胰島素發揮更佳的功能。若運動及飲食無法控制糖尿病時,必須遵照醫師的囑咐定期服用口服糖尿病藥物或施打胰島素。此外,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檢查血糖,確保血糖控制在指定範圍,並且定期檢查血壓、血脂、糖化血紅素、腎功能、眼睛和足部等。

糖尿病的飲食

適當的飲食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可幫助病人:

達到和維持理想的體重,許多病人可藉由減重來控制血糖,並且成效卓著。

維持正常血糖值

預防糖尿病人好發的心臟及血管病變

    醫師通常將飲食列為糖尿病治療的一部份。營養師會建議您一些簡單易學的健康飲食。沒有人願意照著死板的糖尿病標準食譜去控制飲食,糖尿病人可以由醫師推介到當地的營養師或營養專家處作個別的飲食諮詢。各大型醫學中心、醫院或醫學院的門診或糖尿病中心通常都有營養師或營養專家的編制,可接受飲食諮詢。本院設有飲食諮詢門診,可自行掛號或由門診醫師轉介接受飲食諮詢。

對於糖尿病飲食計劃的指導原則如下:

   
大多數的糖尿病專家都建議每天食物中的50~60%卡路里應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取而來,12~20%卡路里從蛋白質而來,不超過30%是從脂肪而來。
這與一般人心目中的糖尿病飲食要少吃米糧是恰好相反的。


    少量多餐比起每天袛吃一餐兩餐大餐更能幫助病人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 這也與一般人想法少吃一、二餐血糖會更好的觀念是恰好相反的。

    除了少數情況外,減肥的方式最好是漸進式:一週減半公斤左右,持之以恆,成功必定在望。在沒有醫師的監督下,切忌過份的節食或服用減 肥藥物,以免弄壞身體,得不償失。

    糖尿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是沒有糖尿病者的兩倍而且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心臟病的危險。減重和減少攝取飽和脂肪質及膽固醇、改為攝取 不飽和及單一不飽和脂肪質,對降低血中膽固醇是很有幫助的,進而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

    例如,肉類和乳製品是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應該盡量避免;大多數的植物油都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質,在不超量的情況下不失是一種好的 選擇。橄欖油是單一不飽和脂肪質的好來源,在脂肪質當中算是最健康
的脂肪。肝臟和其他器官、肌肉及蛋黃都含有高的膽固醇,應減少食用。
    纖維質含量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莢豆植物、豆類和全麥麵包及穀類食物能幫助降低血糖,醫師及營養師都會建議病人多攝取纖維質。
在設計糖尿病飲食方面,更換食譜是有用的。將類似營養及卡路里的食
物分類。經由營養師的指導下,病人可利用更換食譜或烹飪方式一樣可
以將糖尿病飲食變得多姿多彩。變化的食譜比固定的食譜有更多的選擇, 也更能被接受。可利用營養師或糖尿病飲食相關網路上提供的食譜資訊。
    糖尿病飲食的目標是維持正常血糖,有一套可靠的食品資訊是對血糖有幫助。譬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麵包、穀類、水果及蔬菜在消化時分解成葡萄糖後,可使血糖升高。然而,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各種碳水化合物如何影響血糖值。有些食物會比同量的另一種食物在食用後產
生更高的血糖,若以白麵包作標準,各種不同的食物便會有不同的糖指數,選用較低糖指數的食物可以幫助降低血糖值。食物的烹調方式也會影響血糖,例如相同份量的同樣食物,生食或不同料理可以產生不同的血糖濃度。糖尿病患者可請教營養師有關飲食計劃的相關資訊。

酒精性飲料

    糖尿病患偶而喝少量的酒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常飲用大量的酒則會導致健康上的問題。每公克酒精含7卡的熱量,但不含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必需維持健康的營養。糖尿病人經常飲酒會導致肝臟受損,因肝臟具 有貯存和釋放葡萄糖的功能,血糖值會因飲酒引起肝臟受損而更難控制, 也可引起神經病變,肥胖和血脂異常,增加心臟疾病的危險。

    如果只喝酒,不進食,可能因此而抑制肝醣的分解,反而造成低血糖,低血糖症對於使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的病人是特別危險的。它會導致顫抖、暈眩、虛脫及昏迷,人們若不知道患者有糖尿病,以為是酒醉而忽 略送醫急救,就可能導致無法補救的嚴重後果。此外,有些口服降血糖
藥物與酒併用會導致暈眩、顫抖和噁心,在使用這藥物和其他降血糖藥
物時應避免飲酒。

    懷孕、高血脂症、胃炎、胰臟炎、肝病、神經病變以及心臟血管疾病者, 應避免喝酒,因此原則上我們不建議糖尿病人飲酒。酒在宴席中是不可或缺的,糖尿病人參加這種社交場合,抿一口盡盡心意最適當,最多不可超過1-2個酒精當量,(一個酒精當量約相當於台灣啤酒200毫升,紹興酒98毫升或白蘭地40毫升)切忌"乾杯"。一個酒精當量熱量為90卡,所以必須將酒精的卡路里數計算在飲食計劃中,以10公克脂肪代換一個酒精 當量,而肥胖或需要控制體重者,應以20公克脂肪量代換一個酒精當量, 可從營養師處獲得各種酒精飲料的相關資料。至於每天飲用小量含酒精飲 料是否可提升血中高密度膽固醇濃度,則仍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運動

    運動是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的一環,運動有許多好處,除了可強壯您的肌肉,健全您的心肺血管外,更可以降低您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消耗 過多的熱量讓您維持理想體重。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可增加糖尿
病人體內胰島素的功能,減少降糖藥物的需求量,良好的運動計劃可減
低精神壓力和增加精神集中。規律的運動加上良好飲食控制,將對血糖
的控制有非常大的助益。

    糖尿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是沒有糖尿病者的兩倍,而且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心臟病的危險。運動可降低脂肪及膽固醇在血中之含量,亦可降 低血壓及增加一種稱為高密度脂蛋白的產生,高密度脂蛋白可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 
   

運動雖然有益,但是激烈的運動有時會導致肌肉扭傷及增加循環系統的負荷,而且會增加在運動中突發心臟病的危險。醫師會根據病人心臟及 循環系統的情況來考慮多少的運動量對您是安全的,並且視併發症的情況建議您避免那些活動。

    運動有很多種,有氧運動較為適合糖尿病人,有氧運動包括步行、遠足、 游泳、騎腳踏車、慢跑、跳繩、划船、有氧舞蹈、打網球或籃球等;保齡 球、高爾夫球和騎馬等屬非有氧運動。

   步行是極好而且輕鬆的有氧運動,特別是對於一些較不活動的人。病患可以開始時走15~20分鐘,每週3~4次,然後逐漸增加速度及距離,一個好的 運動旨在於從中得到樂趣而且可以持之以恆,譬如您很積極地做上數月的 劇烈運動,但後來卻沒有持續下去,結果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散步是一種 有效、安全、不花費而且不須學習的理想運動,不管是在室內或在室外、 一個人或成群結隊、或是年紀有多大,都可以量力而為,儘管是走路去買 菜、溜狗、或早一兩個站下車然後走路回家,都是很好的運動。一般來說,走大概兩英哩路約可消耗200卡,三英哩約300卡,四英哩380卡,五英哩450卡的熱量。除此之外,一些日常生活的習慣也是運動的好機會,例如不坐電 梯、自己去洗車子或擦地板、整理家務或花圃等都可以消耗熱量。

    步行時要穿著舒適的衣服和鞋子,切勿赤腳走路,循序漸進,輕鬆的大步走,加上深呼吸。而且必須隨時注意低血糖,隨身要帶高糖的食物或 飲料以便急時之需。低血糖症的症狀包括饑餓感、心悸、顫抖、虛弱、冒冷汗、頭痛及視覺模糊等。最好能配戴識別的手環或項鍊來提醒別人, 有糖尿病,有狀況時請給予緊急醫療協助。

    在開始一項運動計劃時,應該在運動前、運動進行中、及運動後檢查血糖,以瞭解你的身體對運動的反應,也可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憑著身體 對運動的反應再決定是否需要在運動前先吃點東西。血糖或血壓太高時不要運動,患有高血壓或其他併發症的糖尿病人,避免去做一些可引發
血壓升高的運動。例如,搬運重物或上身負荷太重的運動。

    糖尿病合併足部神經病變的病人,雖然足部感覺較差仍可享受運動的樂趣。例如選擇游泳或騎腳踏車等,這些運動比跑步對腳部而言負荷較少。 但必須小心選擇鞋子並且應時常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有裂傷。

口服降血糖藥物

    當飲食及運動無法控制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時,口服降血糖藥物對一些仍有能力分泌胰島素的糖尿病人有幫助,可降低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的血糖。口服降血糖藥物不是胰島素,也不能取代運動及飲食治療,而是一種補強治療去幫助您控制血糖。 

一般來說,口服降血糖藥物分為兩大類,目前專家們仍未完全明白降血糖藥物的作用(所以服用降血糖藥物等的副作用,連醫師都不知道)。第一類口服降血糖藥物含硫,屬於磺基尿素類衍生物,它可以刺激胰島分泌胰島素及改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使葡萄糖能進入細胞。第二類口服降血糖藥物是雙胍類衍生物,它的作用可能是減少葡萄糖在腸胃道的吸收、抑制肝臟釋出葡萄糖及改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使葡萄糖能進入細胞。這些藥物對於40歲以後才發生糖尿病的病人,糖尿病病史不超過5年,體重正常,從未用過胰島素或袛使用小量胰島素的糖尿病患比較有效

    兩類口服降血糖藥物的作用機轉並不相同,可以單獨或同時使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與胰島素合併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不能使用在胰島素依賴型(第一型)糖尿病患、懷孕及哺乳婦女、肝腎功能不全、正在壓力狀態(如感染、外傷等)及身體組織有缺氧現象(雙胍類)的病人
口服降血糖藥
物由不止一家藥品公司製造,因而有許多商品名和不同型式,每種藥物的代謝可能有所不同,醫師會根據個人健康狀況、所需降血糖的量、個人飲食習慣和藥物的副作用來選擇藥物給病人使用。

    口服降糖藥物的目的是降血糖,並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患者需要遵照醫囑定時服用此藥物配合飲食和運動才能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顧名思義,口服降糖藥物是可以引起低血糖的,預防血糖過低必須注意在服藥的同時,配合用餐和運動時間和定期監測血糖。有些治療其他疾病的
藥物也會降低血糖,而且可能與降血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所以您應該讓醫師知道所服的其他藥物,以預防有害的交互作用發生。低血糖的症狀包括頭痛、虛弱、顫抖、心悸、冒汗,更嚴重的話會造成昏迷。若有上述症狀,應作必要處理和向醫師報告。

    口服糖尿病藥物通常很少有副作用,只有少數病人會有噁心、皮膚紅疹、搔癢、頭痛、水份留存、利尿、對光敏感、或喝酒後臉部潮紅等。通常這些副作用都會逐漸消失,但若症狀持續,就必須就醫。

胰島素

    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而言,胰島素就像口服降血糖藥物一樣,亦是用於飲食和運動仍無法控制血糖的另一個補強療法。
有時很難說,也不清楚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對控制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血糖較好,當飲食和運動仍無法控制血糖時,醫師會考慮病人體重、年齡、身體情況和糖尿病嚴重程度決定使用那一種藥物。(你的命運操縱在醫生手上) 

    口服降糖藥物在開始時通常都會有效,但隨著糖尿病時間增加,糖尿病的病況改變,口服降糖藥物會慢慢失去效果。

(當你服用西醫所開出來的降血糖藥物一段時間後,幾年後一旦無法有效降低你的血糖,你該怎麼辦?若已經延伸出許多併發症,西醫的降血糖藥只能幫助患者一段時間,當西藥無法再控制你的病情時你該怎麼辦?所以筆者提暢中西醫整合之道,中醫的降血糖藥物來輔助西醫治療,

http://joan1232001.pixnet.net/blog/post/23234828)

當口服降糖藥物劑量增加至某一程度仍無法控制血糖、或病人對口服藥物有不良反應、又或者是身體狀況不適宜服用口服降糖藥物時,醫師會指定使用胰島素來控制您的血糖。(一旦依賴胰島素,就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沒兩樣,)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懷孕及哺乳、感染或外科手術時,胰島素是一種暫時但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當這些情況過後,可回到原來的治療方式。胰島素有很多種,不同型式的胰島素是根據其純度、濃度、製造方式、藥效的快慢等來區別

控制血糖值不等於降血糖,得到糖尿病的前期若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升高,甚至把血糖值降至標準內

其實是有治癒的可能,加上運動,飲食控制等等~ 想治癒並非難事~

原因就出現在你的胰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刀未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